纪录片
《守望长城》
走过千秋岁月的
宁夏长城
见证时代更迭、文明传承
CCTV-10 2020年12月10日首播
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探索发现》栏目推出的纪录片《守望长城》共分为“长城明月生心上”“长城内外是故乡”“长城峥嵘铸脊梁”三集,分别从宁夏长城的修复保护、价值延续、时代精神等方面入手,通过长城这一重要文物载体,辅以民俗、饮食等文化元素,以及长征等历史事件,突出长城所承载的伟大精神,深入挖掘长城与人的互动。
纪录片以宁夏长城为场景,在展现雄浑历史遗迹、壮美塞上风光的同时,呈现了长城这一中华瑰宝的深远影响、博大内涵与无穷魅力,带领观众徜徉在“长城博物馆”中,看长城身上落满的文明印记,听长城背后堆叠的中国故事。
《守望长城》第一集
第一集《长城明月生心上》聚焦宁夏古长城保护与维修,从学者、团体、个人等多角度出发,记录不同主体尽已所能保护长城的一系列行为,并结合修缮与科考过程中的发现,讲述宁夏长城历史发展进程,宣传长城保护的意义。
《守望长城》第二集
第二集《长城内外是故乡》着重追溯长城与宁夏开发的关联,诠释长城对于中华文明发展、延续做出的重要贡献。讲述长城与引黄灌区齐头并进的历史发展脉络,演绎“长城”与“黄河”这两大中华民族的象征,呈现当代“塞上江南”的新时代风貌。
《守望长城》第三集
第三集《长城峥嵘铸脊梁》围绕长城所承载的伟大精神展开,通过“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长征诗篇、白芨滩缔造“治沙长城”、闽宁镇现代化建设等事件,体现长城在中华民族构筑精神家园进程中,起到的象征意义。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可见长城墙体总长度达1038千米,并附有烽燧、墩台、关隘、城堡等长城防御体系中的建筑设施1225座。北至贺兰山,南至六盘山,长城的身影遍及宁夏各地,依照方位,主要可分为东线、西线、北线、固原内边及南部战国秦长城五部分。其整体形状紧随地形地貌,将宁夏围拢在臂弯中。这份历史遗珍中,几乎囊括秦、汉、隋、明等各朝所筑、技术迥异的长城遗迹,因而宁夏又被誉为“中国长城博物馆”。
纪录片尾展示摄影作品均选自
《朔地风骨——宁夏长城风光摄影作品展》
该展2019年在宁夏博物馆展出
雄关漫漫 | 何碧会(石嘴山归德沟)
星轨下的长城 | 孙国才(银川三关口)
边塞苍龙 | 李鹏(永宁柳渠沟)
岁月痕迹 | 马福成(银川三关口)
黄龙卧雪 | 芦有碳(银川三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