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物保护修复基础工作

  2022年1月至3月本部门对今年计划保护修复的文物进行了信息采集、检测分析,并编写一般文物保护修复方案三本(陶器、青铜器、纸质),计划修复馆藏一般文物共计84套89件,其中青铜器42件、陶器28件、纸质文献9件、书画5套10件。并邀请相关修复专家进行了方案评审。

  截止年底完成保护修复的文物包括馆纸质文献类、陶瓷器类、金属器类、丝织品等修复共计118件。其中陶瓷器共计37件;书画文献16件;丝织品15件;青铜器50件(除锈居多),完成文物成分测试164件。

  部分文物修复照片:

  纸质文物:

  革命文献

修复前

修复后

修复前                                                                                                  修复后

  陶器:

  齐家文化单耳红陶罐

修复前                                                                                                                             修复后

  西夏绿釉兽面纹瓦当

修复前                                                                                                                            修复后

  西夏灰陶兽面纹瓦当

修复前                                                                                                                            修复后

  汉灰陶井

修复前                                                                                                                                        修复后

  灰陶罐

修复前                                                                                                                            修复后

  金属器:

  战国铜盖弓帽

修复前                                                                                                  修复后

  2、文物保护修复重点工作

  (1)、宁夏博物馆馆藏纸质革命文物保护修复项目

  项目概况:该项目于2021年组织编写“馆藏纸质革命文物保护修复方案”,计划保护修复纸质革命文物14件(均为三级文物),大多为陕甘宁边区文物。获自治区文物局立项批复(宁文物发〔2021〕68号)。2022年1月收到自治区文物局关于审核“宁夏博物馆馆藏纸质革命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的意见(宁文物发〔2022〕4号),并于当月向自治区文物局再次提交修改方案,完成“馆藏纸质革命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申报工作,获自治区文物局实施批复通知。2022年6月获得专项修复经费9.38万元,2022年7月对项目修复材料进行采购,2022年8月至2023年1月(其中10月至12月因疫情影响工作中断)邀请古籍文献保护修复专家进行项目的技术指导及修复工作,目前项目正处于修复实操阶段,修复进度达71.4%。

  (2)、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22年,本部门寇淑愉成功申报并立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宁夏灵武窑瓷器烧制温度及补配材料耐久性研究”,项目旨在研究灵武窑瓷器的烧造温度以及对瓷器修复过程中补配材料耐久性进行测试,并得到适北方干燥方环境的瓷器补配材料。目前完成部分样品成分测试工作,正在进行补配材料耐久实验。

  3、 区内业务帮扶工作

  2022.1—2022.6,杨丽蔚、马莉参加“三区人才下乡”工作,参与了固原农耕博物馆大量日常基础工作及学习交流活动,重点对其文物保护工作进行了指导和帮助,圆满完成其帮扶任务。


  2022年8月协助宁夏固原博物馆完成“宁夏固原博物馆馆藏二、三级青铜文物修复方案”的申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