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研究的一部力作——《宁夏地区革命文物的保存管理和保护利用调查研究》 2022.04.27 《宁夏地区革命文物的保存管理和保护利用调查研究》是在宁夏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部学术著作,宁夏博物馆编,陈永耘著,全书共24万字,300余幅调研照片,近百幅革命遗址区域位置图。2021年12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刘长宗:贺兰山岩画探秘 2021.04.20 上世纪70年代末,贺兰山岩画在宁夏陆续被大规模发现。40多年来,对贺兰山岩画的探索从未停步,研究不断深入,保护和开发利用逐步加强。如今,这里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正式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成为中国岩画研究基地、国际岩画研究交流中心;成为4A级国家文化旅游风景区、宁夏对外宣传的靓丽名片。
钟侃 :宁夏中宁县青铜短剑墓清理简报 2020.03.30 1983年11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关帝乡群众在倪丁村挖沙时发现一批青铜器。在当地施工的自治区交通局机械队张承杰同志当即告知了我馆,并交来该处出土的管銎斧一件。区博物馆获悉后,即派人前往调查,除从群众手中征集了部分出土青铜器外...
乌恩 、钟侃 、李进增 :宁夏同心倒墩子匈奴墓地 2020.03.30 倒墩子村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王团乡东北约8公里。墓地分布于村东南1.5公里的坡地上,当地群众称之为兔头嘴。墓地东面是南北向的土梁,墓葬即分布于这处由东向西逐渐倾斜的缓坡下部(图一)。墓地北有一条冲沟,西临洼地与另一土梁相连。周围峁梁错落,沟壑纵横(图版玖,1)。1983年秋,该村农民在耕地时发现陶罐和其他遗物,随后报告县文管所。县文管所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钟侃、乌恩、李进增:宁夏同心县倒墩子汉代匈奴墓地发掘简报 2020.03.30 1983年秋,同心县倒墩子村农民在耕地对发现陶罐和其他文物,遂将此情况报告县文管所,文管所及时采取了保护措施.1983年冬,宁夏博物馆和县文管所对墓地进行了试掘,发掘墓葬5座,出土了透雕铜带饰和五铢钱等文物,初步确认为汉代匈奴墓葬.1985年秋,宁夏博物馆,同心县文管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发掘队,对墓地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发掘工作,共清理墓葬27座,出土文物千余件.现将1985年发掘的主要收获简报如下.
王萍:从彩绘座椅看西夏木器 2020.03.30 西夏,也称大夏国或夏国,是以党项族为主体,于1038至1227年存在于中国西部的封建政权。西夏历经十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是在宁夏唯一建都的王朝。
宁夏博物馆学术成果 2020.03.27 自2008年迁入新馆以来,配合大型展览,出版了《朔色长天——宁夏博物馆馆藏历史文物集萃》、《典藏之韵——宁夏书画名家作品展》、《墨气如虹——黄宾虹书画精品集》、《丝路文脉——宁夏历史文物集萃》、《翰墨情深——宁夏书坛五老书法作品集》、《青铜峡岩画》、《灵武岩画》等图录文集二十余部;出版《博苑秋实》、《文博耕耘录》等学术论文集等;2015年,创办《宁夏博物馆馆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