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瓷双璧 交相辉映——福建黑、白瓷器展 2023.02.20 福建依山傍海,河流众多,水运发达,山林茂盛,瓷土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瓷业发展条件。绵延三千多年的八闽窑火,生生不息,尤以建窑黑釉盏为代表的“黑建”和德化窑白瓷为代表的“白建”最具特色和影响,其工艺技术成就登峰造极,在宋元和明清时期独步天下,冠绝一时。黑、白瓷器是福建瓷器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两颗明珠,玄妙之黑,凝脂之白,交相辉映,堪称“闽瓷双璧”。
《百年百宝——六盘山巅的红色赞歌》图片展 2022.08.17 通过半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实践,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宁夏各族人民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积淀和孕育了宁夏地区独特的革命文化,留下了丰厚的革命文物资源,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柴建方书法篆刻碑廊”拓片展 2022.06.28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由宁夏文史研究馆、宁夏文联主办,宁夏博物馆、宁夏书法家协会、宁夏书画院和宁夏美术馆承办的“柴建方书法篆刻碑廊”拓片展即将在宁夏博物馆展出。
“家在黑山峡”李鹏摄影展 2022.04.24 千百年来,依靠黄河水的滋养,散落在峡谷深处的几处传统村落,依旧遵循着古老的生活轨迹,追逐田园牧歌,绽放着古朴魅力。黄河岸边转动的水车,长城脚下盛开的梨花,还有狭窄河床露出水面的巨石被赋予了拟人化的“小观音、七姊妹、老两口、三兄弟……”,本次展览围绕“喜迎二十大,礼赞新时代”的主题,聚焦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和“十四五”规划黑山峡开发蓝图,多视角展现黑山峡的原生自然景观和原本乡情乡愁,讲述带有温度的“黄河故事”,展现了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民俗陈列 2022.01.28 值此虎年新春来临之际,宁夏博物馆精心策展推出的“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民俗陈列”与观众见面。该展览以贴近百姓的方式,多角度多方位呈现宁夏民俗文化风貌,让观众近距离品味多彩的地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刘阿宝、贾文梅工笔虎画展 2022.01.24 在农历壬寅虎年来临之际,《刘阿宝、贾文梅工笔虎画展》将于1月29日在宁夏博物馆启幕(1月25日开始预展)。本次展览由宁夏博物馆主办,宁夏文物艺术品收藏鉴赏学会、纸文化博物馆、宁夏大朴民族与传统文化开发有限公司协办,旨在为观众营造欢庆虎年新春的祥和氛围,呈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精神底蕴。
虎虎生福——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 2022.01.21 本次展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联合宁夏博物馆等全国各地48家文博机构同步推出,展览集合了420余件与虎相关的文物、标本、艺术品图片进行展示,其中宁夏博物馆藏虎噬驴透雕铜牌饰、磁州窑卧虎瓷枕两件文物图片入选。展览共分为“虎跃万年——自然世界中的虎”、“虎踞东方——历史文化中的虎”、“虎行天下——民俗生活中的虎”三个部分,多角度立体展示了虎在自然世界、历史文化以及艺术作品中的独特形象,呈现多元的生肖文化,反映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历史红流——陕甘宁边区盐池县革命文物特展 2022.01.21 《历史红流——陕甘宁边区盐池县革命文物特展》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宁夏博物馆2021年重点推出的红色主题原创性展览,以宣传宁夏地区的陕甘宁边区革命文化、大力弘扬延安精神,让收藏在博物馆中的革命文物真正“活”起来。
《苦水河畔》李雪摄影展百幅作品聚焦宁夏黄河一级支流生命故事 2021.12.27 苦水河像一条舞动的丝带,从甘肃省环县甜水堡丘陵沟壑中缓缓流出,在宁夏吴忠市新华桥阡陌纵横间汇入黄河。苦水河是宁夏境内仅次于清水河的黄河一级支流,一头连着古丝路的凝重,一头连着母亲河的灵动。 本次展览紧扣新时代发展脉搏,立足脚下这方热土,用影像讲述宁夏“黄河故事”。以全长224公里的苦水河为主线,以引黄灌区白寺滩村和扬黄灌区同利村为铺垫,将集中展出的100幅作品分为“一方热土”“傍水而居”“走出旱塬”“家园欢歌”四个篇章。
宁夏回族自治区与韩国庆尚北道友好交流图片展在宁夏博物馆展出 2021.11.29 日前,为庆祝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与韩国庆尚北道正式缔结国际友城关系,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银川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协办的“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与韩国庆尚北道友好交流图片展”在宁夏博物馆举办。